政策法规

资讯分类

|  热门信息

您的位置:
首页
/
/
/
中国重塑世界光伏产业格局

中国重塑世界光伏产业格局

【概要描述】“砥砺奋进的五年·能源跨越之路”⑲5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顽强生长,独立撑起了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一片天”。今天的中国光伏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光伏行业是能源领域里的“新人”,无数敢“吃螃蟹”、能“吃螃蟹”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渐支撑我国光伏产业步入规模化稳定发展阶段。  

中国重塑世界光伏产业格局

【概要描述】“砥砺奋进的五年·能源跨越之路”⑲5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顽强生长,独立撑起了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一片天”。今天的中国光伏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光伏行业是能源领域里的“新人”,无数敢“吃螃蟹”、能“吃螃蟹”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渐支撑我国光伏产业步入规模化稳定发展阶段。  

  • 分类:政策法规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18 10:23
  • 访问量:
详情

“砥砺奋进的五年·能源跨越之路”⑲

  5年来,我国光伏产业顽强生长,独立撑起了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一片天”。今天的中国光伏已成为全球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光伏行业是能源领域里的“新人”,无数敢“吃螃蟹”、能“吃螃蟹”的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渐支撑我国光伏产业步入规模化稳定发展阶段。

  据统计,2016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4.54GW,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5年来,我国光伏行业成本持续下降,技术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布局,产能扩张迅猛——在海外,参与重塑世界光伏产业发展格局;在国内,助力千家万户脱贫致富,我国光伏行业呈现出了健康、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寒冬”中逆势爆发

  “终于见到什么是光伏板了。”家住湖北宜昌西坪村的张先生,带着80多岁的母亲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光伏电站示范点,就是为了满足老人家想亲眼看看光伏板“长什么样”的愿望。

  谈到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用了“超预期”来形容。

  数说光伏成果

  光伏产业在中国经历了两次飞跃:

  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先后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使生产能力由原来3个小厂的几百千瓦上升到6个厂的4500千瓦。

  第二次大发展在2000年以后,受国际项目、政府项目和市场的拉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送电到乡”工程以及“送电到村”工程均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势头渐起。

  2004年,我国第一台十二对棒多晶硅高效节能大还原炉在中硅高科试验成功,从此掌握了由国外垄断了20余年的多晶硅生产核心技术。

  但中国光伏产业原材料和消纳市场“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一直持续到2014年。比如,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仅占全球产量的11%,多晶硅产量仅占当年全球太阳能电池耗硅量2.87万吨的0.3%,电池行业所需的多晶硅95%以上通过进口解决。同年,尚德成功上市及首富效应激发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加速发展,国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研发也驶入了快车道。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在洛阳建成投产,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

  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

  2011年,伴随欧洲债务危机使得市场增速下降以及欧美“双反”,中国光伏行业“一夜入冬”。国家因此出台了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政策以呵护襁褓中的中国光伏产业。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受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中国光伏行业发展触底反弹,国内生产技术水平、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原材料供给充足,企业实力明显增强,不仅开始呈现回暖的景象,还借此摆脱了“两头在外”的处境。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近4年来,我国光伏年均增长率均超过60%,其中2015年新增规模超过15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300万千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伏市场。来自中电联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更是达到历史性的3459万千瓦,首次超过风电,约占当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的一半,累计装机达到77GW,几乎达到同期德国40GW的两倍。至2017年7月,我国光伏装机突破1亿千瓦;8月,超过1.1亿千瓦,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行业的逆境重生带动全球光伏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变:过去光伏市场主要是在欧洲,但自2016年起,亚洲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印度,而欧洲市场萎缩至9%。

  过去5年,中国光伏可谓在“崎岖”中找到自信,并由此步入大规模发展的快车道,顺利实现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

  平价上网脚步渐近

  在世界范围内,光伏于2016年首次成为装机量最大的新增可再生能源。由于光伏的灵活性,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份额,可为“十三五”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乃至2030年中国能源总体战略转型做出突出贡献。

  光伏产业规模

  在整个行业的积极求索和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下,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规模上,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21%;硅片产量36GW,同比增长20%;电池片产量32GW,同比增长28%;组件产量超过34GW,同比增长25.9%以上。其中,电池、硅片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首位。

  技术上,不断向高端演进过渡:

  黑硅技术、PERC技术成为当前电池片企业技改的主流;

  HIT电池开始加速产业化,晋能、隆基等企业开始推动HIT电池产业化生产;

  天合光能研发大面积6英寸全背电极太阳能电池(IBC)效率达到24.13%,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长久的补贴机制并不能保证产业的持续生命力。要想早日实现光伏平价上网这一目标,唯有通过技术革新来实现增效降本。

  2015年,国家正式启动光伏“领跑者”基地计划,旨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来提高光伏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逐步推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平价上网。

  目前第一批“领跑者”——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项目已通过验收,而且运行效果良好。第二批8个“领跑者”基地正陆续并网,与第一批“领跑者”相比,第二批计划在技术指标与成本控制等方面给予了优化调整。例如,第二批领跑者示范项目更加注重于先进产能的高效利用,引导企业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产品,从而减少对国家补贴的依赖。

  2017年启动的第三批“领跑者”,除了在技术标准上更为严苛之外,将会继续催化PERC、黑硅等领先技术的进步,前沿技术依托基地的建设将会推动超高效电池技术发展和自清洁等新材料的规模应用。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掀起的新一轮产能扩张,均集中于高效产品领域。如隆基、天合、永祥合资在云南丽江建设年产5GW的单晶硅棒项目,通威50亿元在双流建设高效晶硅电池,中来股份在衢州建设10GW的N型单晶IBC双面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协鑫研发的黑硅首条2GW生产线投产等。

  “这几年光伏的相关效率取得了明显进步,这为发电平价上网、成本下降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王威伟说。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2016年至2017年组件的价格下降幅度达到近21%,系统设备投资成本下降至5元/瓦。

  “在第二批光伏领跑基地中,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降了0.2元左右。在资源最好的地区,光伏发电可以达到0.5元—0.6元每千瓦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说。但中国的非技术成本仍旧很高,如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交易成本、电网接入、融资问题等。梁志鹏认为,光伏非技术成本有0.1元/千瓦时的下降空间。

  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过5年岁月和市场的洗礼,如今,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先进水平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在全产业链上占优势的行业。

  从“不了解”甚至“误解”,中国光伏逐渐“走出去”“走下去”,走到全世界老百姓生活中,带去光明和致富希望。

  光伏扶贫

  “走出去”连接国际友情。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和应用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导之下,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的海外电池与组件产能分别达到3.2GW和3.78GW,在建及扩建产能均达到3GW以上。

  “出海”开拓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建议中国光伏企业“抱团出海”。据悉,国内领军光伏企业早已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并取得璀璨成绩——晶龙马来西亚基地电池年产能突破1GW,晶科能源携手阿布扎比水电局、丸红打造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中兴能源巴基斯坦900兆瓦光伏电站照亮中巴友谊之路,协鑫新能源美国“北卡一号”形成了可复制的海外融资模式……

  “走下去”造福普通百姓。在过去5年中,我国光伏市场结构逐渐从地面电站走向分布式光伏发电,光伏布局从西北走向东南。“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列入光伏发电、清洁能源等内容,传递出“全民光伏时代”即将正式来临的重大信号。

  今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达到7GW,同比增长近3倍,户用分布式在东南地区率先迎来“风口”,并扩展至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预计,分布式光伏全年将突破1000万千瓦,2017年是真正意义上的居民分布式光伏爆发元年,将会启动“分布式光伏交易试点”。

  我国光伏技术领先、规模大,为光伏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我国贫困地区在荒山荒地等方面,可开发利用资源多,日照条件好。自2014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以来,光伏扶贫陆续建成一定规模,在2020年之前,要在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光伏正以“光伏+农业”、“光伏+牧业”、“光伏+渔业”等形式,变扶贫工作“输血”为“造血”,最大限度地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智汇光伏预测,2017-2020年,光伏扶贫预计每年有8GW的规模,远超当初预期。

  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湖北、陕西、云南、甘肃、吉林、江西、江苏、湖南、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扶贫办、各相关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水电规划总院、电力规划总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我们组织各地区编制了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经对各地区报送实施方案中各项目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核,现将近期具备建设条件的第一批项目予以下达,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本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516万千瓦,其中,村级光伏电站(含户用)共计218万千瓦,集中式地面电站共计298万千瓦。有关项目信息见附件。

  二、各贫困县所在地市(县)政府应建立光伏扶贫收入分配管理办法,并按照办法进行收入分配管理。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应结合设施农业、林业、渔业、生态保护等建设,除了政府投入部分折股量化给贫困户的相应扶贫收益,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发挥项目综合扶贫效益。

  三、各有关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和扶贫部门健全光伏扶贫项目管理机制,做好扶贫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督促地方政府和投资主体尽快落实建设条件,及时办理项目备案等手续,争取早日建成发挥扶贫效益。

  四、各有关市县级政府要按照中央扶贫工作精神,按实施方案落实建设资金,协调国土、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配合项目落实有关建设条件,协同落实好国家支持光伏发电和扶贫相关政策。

  五、相关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尽快与项目对接,进行项目贷款条件审核,按照支持光伏扶贫的有关政策和工作机制落实贷款优惠条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和有关贷款条件做好融资保障。

  六、项目投资主体要按照实施方案抓紧开展工程建设,组织好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等工作,严格工程建设质量,提前做好竣工验收准备工作,确保光伏扶贫项目建成后可靠运行。项目投资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好资金统筹使用,优先保障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各有关市县级政府要统筹做好项目后续运维工作,特别是给户用系统提供必要的运行维护保障,确保其正常发电。

  七、各有关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要尽快组织电网公司落实村级(含户用)扶贫电站接网方案,优先将有关电网建设和改造纳入最新批次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计划。电网公司对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要尽快制定接入系统设计,落实有关工程建设投资,按照绿色通道高效办理接网手续,确保接网工程与光伏扶贫项目同期投入运行。

  八、各有关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和扶贫部门组织光伏扶贫项目投资经营主体及时在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上填报工程建设进度、运行和扶贫收益分配、扶贫对象等相关信息,并在情况变化后及时更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网站管理:Copyright ©湖南东广彩印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牌楼新世界商贸楼B座  电话:
0731-82247604  蒋(总经理):15074888887

邮箱:1460057423@qq.com   湘ICP备1100581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湖南广告印刷网.网址,东广.网址

 

二维码

公司官网二维码